在中國電信研究院,記者第一次見到了劉國萍博士,她胯下的迷你腳踏車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博士,你為什么騎著輛腳踏車?”
劉博士笑了笑,沒有做過多解釋:“身體原因……走,我帶你去看‘大科學裝置’。”
劉國萍口中的“大科學裝置”,是中國電信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道路上的最新科創成果——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近年,云網融合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加速鍵”,提高云網架構自主可控水平、建設云網融合大科學實驗裝置,是踐行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客觀需求,也是信息通信業全體科技工作者的迫切心愿。
突破性技術創新的取得,離不開應用研究、前沿技術與實驗基礎環境的協同發展。其中,高水平、大規模實驗基礎設施建設是打通科研與應用的關鍵環節,在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發揮著強勁的催化作用。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凝結了中國電信多年積累的云網融合技術創新優勢和全球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能力,可提供云計算仿真、IP網絡仿真、5G網絡仿真、全光網仿真環境、安全攻防靶場、云化安全能力6類科研設施,滿足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合作伙伴、現網用戶的現網仿真、新技術驗證、產品測試等需求,支撐國家重大項目科研攻關,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1:1端到端仿真省網,支持50萬用戶同時在線測試,實現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廠家最齊備、全網元仿真環境……”5G網絡仿真實驗平臺是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平臺搭建的王光陽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按照現網標準搭建的5G網絡仿真,可用于5G網絡故障演練、5G技術人才培養等,全真模擬的網絡環境,還能夠對5G行業解決方案進行全面的測試調試,發揮總裝平臺的功能,這個平臺在產學研各領域都大有作為。”
跟著劉博士的腳踏車,記者來到了實驗機房。轟鳴的噪聲和機架的熱浪中,研發人員鄭超正在緊張工作,他指向一排機柜說:“這是一個全閃存儲項目,正在進行上線前的業務測試。”據介紹,依托中國電信研究院實驗環境,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提供了天翼云仿真適配平臺和業界首個NFV三層解耦網絡云實驗平臺,能夠開展5GC解耦測試、信創云適配、云計算新技術研究等大規模仿真驗證實驗。
現在,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的二期建設框架正在緊張規劃中,臨近春節,由沈成彬博士和劉國萍博士帶領的建設團隊依舊在加班加點推進各項工作。未來,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將進一步擴充6G、量子通信、工業互聯網、AI大數據等前沿通信技術驗證服務能力。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傅志仁表示,中國電信將以打造國家級科研平臺的支撐平臺為目標,與產學研各方共商共建共享,將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建設成為國際一流、開放創新的前沿技術試驗場,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維護國家網信安全,提供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實驗平臺。
采訪間隙,記者向劉博士問起了這輛迷你腳踏車的來歷。
2020年初,劉國萍趕赴四川省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掛職副縣長,那里是中國電信四個定點扶貧縣之一。她發揮專業特長,積極開展技術扶貧工作,為木里縣帶去了數字化發展紅利。整日的奔波和缺氧的環境,讓她在2021年患上了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為了不影響正常工作,盡可能延緩病情發展,從木里回來后,我就騎上了腳踏車。”劉博士說。
2022年初,劉國萍結束木里縣掛職工作,她主動放棄靜養的機會,被任命負責云網融合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從建設籌備到一期發布,腳踏車褪色的商標和磨平的胎紋,見證了劉博士穿梭在辦公室、實驗室的忙碌身影。
文職軍人、扶貧干部、科研人員……劉國萍擔任過很多角色,但她最引以為傲還是科研人員。從事前沿技術研發的20年里,劉博士看著中國的通信科技由弱變強,心中倍感驕傲:“在國家科創戰略的引領下,現在的時代是科技創新工作者最好的時代。”
“我只是中國電信龐大科研隊伍的一員。”劉博士指了指迷你腳踏車說,“我們大家都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新的技術領域不斷挑戰自我、突破創新,我覺得這是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